近日,南京街道办副科长陈某的诈骗案震动全国,7年潜伏,陈某伙同他人伪造《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协议》及印章,以“租房交付”障眼法骗取4.28亿元,360人受害。这起案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撕开了传统印章管理模式下的致命风控漏洞,更让我们看到伪造印章行为对企业、政府公信至整个社会信任体系所造成的难以估量的破坏力。
据统计,中国每年因印章监管漏洞损失超1000亿元,假章假证案件年立案7700余起;看到这一组组数据触目惊心数据,传统的印章管理模式给企业和机构带来的巨大安全隐患,暴露传统印章管理三大致命漏洞:
人工审批易被绕过:在传统印章管理模式下,审批流程往往过度依赖人工,这就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陈某正是利用这一漏洞,通过伪造签字、私刻印章等手段,轻而易举地绕过了层层审批,使得违规用印行为得以畅通无阻。
用印过程缺乏监控:传统印章使用过程中,合同签订、印章加盖等关键环节均未留下可追溯的电子记录。这意味着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准确还原用印过程,无法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行为,也难以在事后进行有效的责任追溯和证据收集。
印章防伪技术落后:当前,市面上许多印控设备的验印技术相对落后,伪造印章与真实印章仅凭肉眼几乎难以辨别。这使得受害者在面对伪造文件和印章时,往往毫无察觉,极大地增加了遭受诈骗的风险。
当一枚公章可击穿企业风控、摧毁社会信任,传统“保险柜+管理员”模式已沦为腐败温床!
对于银行、国央企等大型机构而言,印章管理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这些机构业务往来频繁,涉及大量合同签署、文件审批,印章的使用安全直接关系到机构的信誉与资产安全。面对传统印章管理的重重困境,承章科技推出的 AI 自助用印机器人,无疑为印章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
一、AI比对:构建文件安全的“动态防火墙”
在南京陈某诈骗案中,伪造的印章和文件之所以能屡屡得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印章防伪技术落后,以及用印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文件内容审核机制。而人工审核文件内容,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疏漏。
承章科技 AI 自助用印机器人配备的视觉 AI 比对功能,它采用全栈自研的机器视觉算法,结合高速扫描仪,扫描速度单面可达 35ppm,双面 70ppm,文件比对速度更是达到 1 秒 1 页。运用去水印抗干扰第三方文件比对系统,能够精准识别文件差异,精度高达 99.99%,哪怕是文件中的排版调整、页边距变化,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句号、逗号的改动,都能被精准察觉。
风险场景 | 承章技术应对 | 精准度提升 |
盖章后文件抽换 | 用印前后自动比对 | 篡改识别率99.9% |
合同条款篡改 | 视觉算法+OCR差异标注 | 审核效率提升10倍 |
用印位置错误 | AI定位+机械臂亚毫米级控制 | 错盖率归零 |
二、全流程无人化闭环
通过承章科技的智慧印章管理系统与企业的OA等审批系统对接后,完成线上审批任务后,流程自动触发到承章AI自助用印机器人设备端操作,线下即可实现「自动打印→AI定位盖章→智能归档」全流程零人工干预。
行业痛点解决
风险场景 | 承章技术应对 | 精准度提升 |
人工盖章30分钟/份 | 全流程压缩至2分30秒/100页 | 效率提升10倍 |
紧急用印需人员到场 | 7×24小时自助服务 | 加班从300小时→0 |
文件抽换风险 | 自动打印+骑缝章联控 |
三、还章验印:终结物理印章管控的“最后一公里漏洞”
传统印章管理中,印章归还环节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和验证机制,伪造印章与真实印章仅凭肉眼几乎难以分辨,这就给印章被调包、损坏等风险留下了空间。而承章科技 AI 自助用印机器人的还章验印功能,完美填补了这一管理漏洞,实现了印章管理的全流程闭环监控。
当用印完成,印章归还至承章科技的IA智能印控设备时,设备会立即启动验印程序。通过先进的图像识别和验印技术,对归还印章的真伪、完整性进行快速、准确的验证。只有当印章被确认无误后,整个用印流程才算正式完成。如果在验印过程中发现印章存在任何异常,如印章被调包、印章图案模糊损坏等情况,系统将马上发出警报,通知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陈某诈骗案的判决,既是对犯罪分子的严厉惩处,更是对全社会的一次深刻警示。在数字化时代,传统印章管理模式已难以抵御日益复杂多变的安全挑战。银行、国央企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中流砥柱,更应积极拥抱科技,率先引入先进的智能印章管理系统。承章科技的 AI 自助用印机器人,凭借自动用印、视觉 AI 比对、还章验印等一系列创新功能,为印章管理带来了全新思路和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有效防范印章风险,提升内部风控水平,守护好企业的 “印章大门”,维护自身的信誉与资产安全,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