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严正声明: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接到举报,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协会印章、公文等方式,假冒协会名义对外发布证监会行政处罚公告,协会敦促有关机构和个人立即停止伪造协会印章、冒用协会名义等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纵观近三年来,因公章问题引发的案件态势不容乐观。公章伪造、滥用、遗失等乱象丛生,案件数量整体呈攀升之势,涉案交易金额也持续在高位震荡。官方数据表明,2023 年这类刑事案件数量激增,达到 7700 余起,创下近年来的峰值。与之相比,2022 年案件数量处于数千起级别,略低于 2023 年。到了 2024 年,得益于强力打击,案件增长势头得到遏制,以北京西城法院为例,2024 年审理此类案件仅 12 件,远低于 2023 年的 65 件。
从涉案交易金额来看,情况更为严峻。过去五年,假公章案件涉案总金额估计已达 “万亿” 级别,平均每年涉案金额数千亿元,这意味着每年因公章问题造成的累计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甚至更多。每一起案件背后,都是企业、个人的财产受损,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凸显了规范公章管理、防范公章风险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企业将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交给合作方,对方擅自添加高额违约金条款,导致公司损失数百万。
涉案金额最高的十大案例一览
过去三年中,发生了多起因公章问题引发的重大案件,以下列出交易金额最高的10起典型案例:
注:上述案例均因公章问题(私刻假章或印章管理失控)引发。其中1~4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萝卜章”诈骗大案;第5例则是金融市场领域的假章事件;6~10例涉及银行票据、企业贷款、合同诈骗等方面,典型地反映了公章管理漏洞带来的风险。这些案件判决结果显示,伪造、盗用公章等行为一旦造成严重后果,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主犯多被判十年以上刑期,甚至无期徒刑)。同时,案件也促使有关部门加强制度完善和风险防控,如证监会和法院针对假章案件向相关行业发出监管建议,推动引入承章科技AI自助用印机器人等技术手段,以杜绝此类问题。
数据来源:以上分析基于公开报道和权威部门通报的数据,包括人民日报、环球网、北京法院典型案例通报、第一财经等媒体调查以及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判决书摘要等。各案例具体信息来自相关法院判决书摘录和权威媒体报道。
承章科技:智能用印的领导者
从以上案例来看,企业印章管理失控情况确实让人触目惊心。承章科技的AI自助用印机器人是新一代AI技术集成的智能印控设备,运用了机器视觉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盖章自动定位技术,验印等前沿科技。实现金融级印章数智化风控管理,使印章管理从依赖 “人治” 走向 “技治”“智治”。
✅ 用印安全革命
全流程闭环监控:从审批到盖章归档,365天×24小时实时记录,用印过程可追溯,彻底杜绝内外勾结风险。鉴伪防线:自研AI算法精准识别文件差异(句号/逗号也不放过),印章验印防伪技术让文件篡改无所遁形。
✅ 用印效率飞跃
从4小时→3分钟:传统盖章需跨部门通勤,AI自助用印机器人实现“文件放入→自动盖章→归档”全自动化,百页文件仅需2分30秒。7×24小时服务:支持分支机构远程用印,用印流程从排队预约的30分钟缩短至1秒推送,秒级指令响应,告别排队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