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品&服务

AI自助用印机器人 解决方案 服务支持

新闻资讯

公司动态 行业资讯 品牌活动

生态&合作

行业客户 合作&支持

关于承章

公司简介 核心团队 联系我们

☏ 0755-23941034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印章保管风险:一枚未收回的公章,引发债务,企业如何避免“躺枪”?

发布时间:2025-03-14 10:06浏览次数:来源于:承章科技

《印章管理指南》指出,公章不仅是“权力象征”,更是“责任载体”,一旦失控,企业极易陷入被动。

血泪教训:印章失控=企业买单!即便员工已离职,保管疏漏仍可能让企业背上巨额债务。

01  案例聚焦  

(案号:(2015)鲁民一终字第539号),菏泽海港房地产公司因一枚失控的公章卷入民间借贷纠纷。前股东刘某国在股权转让后未交还公司公章,私自以公司名义为第三方赵某借款提供担保,最终,法院认定,尽管刘某已离职,但其曾负责公司对外协调工作,且担保书在办公地点签署,债权人“有理由相信”其具有代理权,导致企业被判承担担保责任。

02  案情概要


▶️印章管理漏洞
刘某国曾担任海港公司股东并管理公章,股权转让后未交回公章,仍以公司名义对外提供担保。

▶️担保行为争议
刘某国利用持有的公章,在未经公司授权的情况下,为赵某等人的借款提供担保,并在担保合同上加盖公司公章。

▶️法院裁判

表见代理成立:法院认为,刘某国曾是公司股东且仍负责对外协调工作,担保书在办公地点签署,债权人有理由相信其具有代理权,构成表见代理。

公司担责:海港公司因未妥善回收印章、未尽监管义务,被判承担担保责任。


03  法律争议焦点


▶️表见代理的认定
根据《民法典》第172条,行为人无代理权但相对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法院结合刘某国的历史职务、办公环境、公章真实性等因素,认定其行为符合表见代理条件。

▶️印章管理的法律责任

企业需对印章的保管、使用、回收全流程负责。本案中,海港公司未及时收回离职人员印章,导致被私用,属于典型的内部管理失职,需承担不利后果。


04  裁判要点与启示


▶️企业合规风险
离职人员权限回收企业需建立印章交接制度,离职必须签订《印章交还承诺书》,同步在工商系统公示原公章作废。
用印管理建议采用自助用印+机器管章机制,避免“人情章”或私用风险
▶️法律后果延伸
善意相对人保护即使企业未授权,若相对人基于合理信赖(如公章真实、历史职务等)签订合同,企业仍可能担责。
连带责任风险本案中,法院未采纳“内部管理问题免责”的抗辩,强调企业对外公示效力的优先性

05  印章保管不善的三大风险点
1️⃣ 表见代理风险即使员工离职或权限被收回,若其仍持有印章并以公司名义签约,善意相对人可能受法律保护,企业需承担连带责任。
2️⃣ 内部舞弊与私用可能导致印章被内部人员滥用。传统印章在“用印人取出至归还”的时空盲区中,存在真章假盖、假章真盖等失控风险。
3️⃣ 伪造与盗用隐患据裁判文书网统计,假章事件年均超万起,经济损失达千亿级!传统物理印章的防伪技术(如凹凸印、荧光油墨)易被高精度设备复制,难防“萝卜章”问题。

06  风险建议  

结合《印章管理指南》及裁判规则,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


▶️技术赋能

智能印章系统通过自助用印+AI比对+验印+记录盖章时间、地点、文件内容,实现全流程监控与可追溯性。
▶️法律保障
签署责任承诺书明确保管人义务,定期开展法律培训;
及时销毁旧章变更或停用印章需监督销毁,避免“历史遗留风险


(2015)鲁民一终字第539号案揭示了印章失控的法律代价,企业需构建“制度+技术+法律”三位一体的风控体系。我国每年因印章管理失控引发的商事纠纷持续攀升,正倒逼企业加速向数智化风控转型。如果您也在探索印章管理智能化升级,欢迎私信或联系我们获取定制化解决方案。


注:案例参考 吴圣奎 著《印章管理指南》丨法律出版社2024权威指引


下一篇:印章保管风险02:从保险箱钥匙引发的纠纷,看印章代管的风险
上一篇:当AI悄悄改写公章用印流程:你的工作会被替代吗?——金融人必看

咨询我们

输入您的疑问及需求发送邮箱给我们